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唐稚松院士于5月13日至19日到学校访问。
5月15日下午,殷爱荪副校长在红楼会议中心接待了唐院士一行,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殷校长对唐院士来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访问和学术交流表示欢迎,殷校长还向唐院士介绍了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的发展历程等基本情况,希望唐院士的到访能够加快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计算机学科的发展。
5月16日上午,唐稚松院士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唐院士介绍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与大家就项目合作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唐院士来访期间,其学生朱雪阳、晏荣杰博士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作了《XYZ系统与软件体系结构》、《并发系统的形式建模与验证》的学术报告。
附:唐稚松院士简介
唐稚松院士1925年8月生于湖南长沙,1945-195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1950-1952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专业为数理逻辑。1952年8月至1956年10月,唐稚松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1956年10月至196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逻辑室助理研究员;1962年10月至1985年3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3月起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唐稚松就已成为我国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他在结构程序设计理论、程序语言、形式文法、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建树。唐稚松院士研究工作的最重要贡献是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实际。1978年,唐稚松到荷兰参加IFIP(国际信息加工协会)专家组会议。会上,他介绍了XYZ系列化语言族的概念及设计思想,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1980年,他当选为来自中国的第一位IFIP专家组成员。1983年IFIP巴黎大会上,唐稚松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语言。这一成果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道为软件工程研究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该语言第一次将状态转换的控制机制引入到逻辑系统之中,又第一次将这种时序逻辑形式化理论与最新软件技术结合起来,它在软件工程这一领域居领先地位。唐院士先后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6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唐稚松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专业著作<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9,2001)获2003年国家图书奖正式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